蟲害知識

---分類---

蚜蟲介紹

蚜蟲,又稱膩蟲、蜜蟲,是一類植食性昆蟲,包括蚜總科(又稱蚜蟲總科,學名:Aphidoidea)下的所有成員。目前已經發現的蚜蟲總共有10個科約4400種,其中多數屬於蚜科。蚜蟲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壞性的害蟲之一。其中大約有250種是對於農林業和園藝業危害嚴重的害蟲。

蚜蟲的大小不一,身長從一到十毫米不等。
蚜蟲的天敵有瓢蟲、食蚜蠅、寄生蜂、食蚜癭蚊(aphid midge larvae)、蟹蛛、草蛉以及昆蟲病原真菌(entomopathogenic fungi,含綠僵菌)。
蚜蟲在世界範圍內的分布十分廣泛,但主要集中於溫帶地區。另外,物種的多樣性在熱帶比在溫帶要低得多。蚜蟲可以進行遠程遷移,主要是通過隨風飄蕩的形式來進行擴散;例如,萵苣蚜蟲被認為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從紐西蘭傳播到塔斯馬尼亞。而一些人類活動也可以幫助蚜蟲的遷移,例如對附著蚜蟲的植物進行運輸的過程。


對植物的影響
受蚜蟲侵害的植物具有多種不同的症狀,如生長率降低、葉斑、泛黃、發育不良、卷葉、產量降低、枯萎以及死亡。蚜蟲對於汁液的攝取導致植物缺乏活力,而蚜蟲的唾液對於植物也有毒害作用。蚜蟲能夠在植物之間傳播病毒,例如桃蚜(Myzus persicae)是超過110種植物病毒的載體,棉蚜(Aphis gossypii)常常傳播病毒於甘蔗、番木瓜和落花生。蚜蟲對於1840年代由於馬鈴薯感染馬鈴薯晚疫病(Phytophthora infestans)而導致的愛爾蘭大饑荒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。
蚜蟲所分泌的蜜露覆蓋於植物表面有利於真菌的傳播,而這些真菌又會對植物造成損害。而蜜露也能夠降低殺真菌劑的效果。
1970年代中期Owen和Wiegert曾提出一種假說認為昆蟲對植物的攝食能夠提高植物的健康。他們認為排出的蜜露能夠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,包括固氮微生物,大量繁殖。在含氮較低的環境中,這會有助於那些受蚜蟲侵染的植物的生長。但是,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任何證據能夠支持這一假說。
由於蚜蟲對於植物,特別是經濟作物的危害,人們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試圖對蚜蟲的活動進行控制。

 
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